第169章 做人做得很通透_大明第一贡生
笔趣书阁 > 大明第一贡生 > 第169章 做人做得很通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9章 做人做得很通透

  第169章做人做得很通透

  大臣听到这里,其实心里已经有数了。

  皇帝要给王越封侯的心,明显已经拉不住了,想以正经的理由去劝说皇帝回心转意,有点难。

  虽然从道理上来说,封侯还是封伯,是由兵部武选清吏司应该考量的,再由礼部来进行历史案例的总结并制定升勋的流程,但这毕竟是皇帝的“家事”,给谁爵位是为了保证皇家的安稳,皇帝一旦坚持,大臣就处于被动状态。

  在场大臣有很多心中焦躁的,有想出来说什么的,又碍于自己身份和地位不够,知道就算自己说了,也不可能被皇帝所采纳。

  刘健继续争论道:“陛下,朝廷之典例,乃功不掩而过不彰,以王越之功虽声赫于一时,但并非无过错在身,彰掩之间必须有度。如今,偏关一战结束尚不过五日,功过是非尚且难定谳,何不等御史等抵达偏关,详细清算功过之后,再行议定?”

  关键时候,刘健又只能是通过内阁的威望来“另辟蹊径”。

  大臣们听了,霎那间觉得心里有底。

  这件事常规套路是拉不住皇帝的,那就简单用一个字的诀窍——拖!

  拖延到什么程度呢?最好拖到王威宁死了,那时就算赏给他子孙一个威宁伯,王家的人也能感恩戴德,就不需要去考虑什么封侯还是封伯的问题了。

  我们这些当臣子的,也没说不给王威宁封侯,只是说明了,他在这件事上有功也有过,而且过错还很明显,既然陛下您都说了,怕掩王威宁的功劳,导致西北官将以后遇战事畏首畏尾,可我们也担心了彰了他的过错,而导致西北官将胡作非为没事炸城关玩。

  一个“有度”,就可以把事拖下去。

  这种功劳,不查个一年半载的,一定有结论吗?

  就算到时有了结论,我们也可以说这结论还不完善,需要再行调查,再派一批人过去……就这么来来回回的,王威宁估计就要进坟墓了。

  朱祐樘想了想,微微点头。

  跟大臣扯皮,看起来皇帝是占优势的,但朱祐樘毕竟是大明最温和的皇帝,或者说,他很怕与人争,他的社交恐惧症会让他心中不自觉产生一种“得过且过”的心态,觉得只要到了某种程度,你们满足了朕一定的需求,那朕也可以给你们面子,把事先放下。

  先保持和气再说。

  刘健正也是看准了皇帝的这个心态,才会玩这招。

  朱祐樘道:“西北的军功犒赏,也不可拖延太久,二月底之前必须要定下来。尤其涉及到普通军将的,不能让将士寒心。”

  虽然是容让了,但皇帝给了个期限,说是二月底。

  但这种期限……说了跟没说一样,几时能查清楚,可不是你皇帝定个期限就一定能完成的,难道去查的人路上不要时间的?回来之后不需要再来回拉扯的?伱这种时限根本没任何约束力。

  而且到了期限,我们也可以先封赏那些没有争议的中下层军官,把王越的功劳先给拖着。

  朱祐樘发现在场没有大臣反对之后,还显得志得意满,不过随即他就要给这些大臣一点“实在”的东西看看。

  他道:“如今西北边关局势混乱,朕准备以王威宁为左都御史,挂兵部尚书衔,总制延绥、宁夏、陕西等处军务,同时协同偏关、大同、宣府等处军务粮草等,一直到西北局势平定之后。到时回朝,再做定议。”

  在场大臣一听,又傻眼了。

  他们随即想到一个问题……

  我们把王威宁的军功议定之事给拖延了,那王威宁还是个文官,如果是文官还要总制西北军务的话,那皇帝要加他左都御史和挂个虚职的兵部尚书头衔,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,甚至可以说,如果王威宁调回朝廷,可能马文升都要让位。

  也不是说让马文升直接退休,到时可能给马文升一个吏部尚书的职位,再不值也是个礼部尚书,或者是南京兵部尚书之类的……

  总之王威宁还是文官一天,那他们压王威宁的功劳,就涉及到跟自己抢饭碗的问题了。

  大臣们心中那个恼恨啊。

  想出来反对皇帝此举,却很难下口,皇帝对王越是正常升迁。

  不反对的话。

  王威宁又不是勋贵,没去动人家武勋的奶酪了,倒是把我们文官的基本盘给破坏?

  那还不如……

  有的人便将目光投向马文升和刘健等人,意思是,你们干脆别争了,让他当个威宁侯怎么了?大明的侯爵可就多了,干嘛跟个王威宁斗气呢?他当他的侯爵,当了武勋之后,跟咱文官就井水不犯河水了,岂不是皆大欢喜?

  马文升和刘健等人,一时之间也没料到皇帝会来这招。

  升王越为三边总督还不算,听皇帝的意思,这是要以王越节制九边军务?

  皇帝怎么这么相信王越?不怕这老小子造反的?

  朱祐樘幽幽叹道:“王威宁为朝廷征战半生,立下诸多的功劳,在先皇时便已是兵部尚书,若立了如此功劳,朕还只是让他做个兵部左侍郎、右都御史,便显得刻薄了,也不利于对功勋的彰显。诸位卿家以为呢?”

  没人应答。

  皇帝的话,没逻辑上的错误。

  在王威宁没立大功的成化年间,王威宁就是以正职的兵部尚书去西北领军务,贺兰山一战时,王威宁也是左都御史。

  现在只给他个虚职的兵部尚书、左都御史,有什么问题吗?

  只是皇帝那句“到时回朝,再做定议”有点可怕。

  这意味着,如果皇帝调王威宁回来,那王威宁就至少是个正职的兵部尚书,马文升就要靠边站。

  谢迁走出来,以稍微温和的口吻道:“陛下,让王威宁节制西北多处关塞军务,会不会……职责太重了?”

  不说他权大,只说他压力大,意思是,咱要找人给他分担一下啊。

  朱祐樘道:“能者多劳,如今也只有他的名声,方能震慑西北宵小。诸位卿家不会对此也有何意见吧?”

  谢迁也在苦笑,随后退回臣班。

  “朝议继续吧……”

  朱祐樘好像已占据了绝对上风,随后也先跳开这话题,转而先说别的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朝议结束。

  朱祐樘先回乾清宫,等候内廷的小会,而刘健、谢迁和马文升随后将会往内廷去,而在走之前,他们就先被大臣给围住了。

  “陛下此举分明是在纵容王威宁,西北军务全在他一人之手,若是他有不臣之心,京师周遭如何应对?”

  大臣们明显对王越不放心。

  这老小子,没事就喜欢贿赂上级,喜欢结交内官,巴结人的手段是一套一套的,怎么都不像个正面角色。

  现在把西北的军务都交给他一人,万一这老小子想造反当皇帝可怎么办?

  谢迁笑道:“不至于吧?王威宁到底也是大明的臣子,而且以他的年岁……”

  谢迁就差说,王威宁想当皇帝,也要先问问自己的身体受不受得了,死过一次的人了,还他娘的想乱来?难道西北没有守备中官,没有武勋挟制他的?他说造反,手下的将领会跟着他干?

  再说了,这老小子不是一向都只是想把威宁伯拿回去?

  就算王威宁觉得他有实力把大明王朝给推翻,他有自信自己的子孙能守得住?首先他的家眷就全在京城,到时皇帝直接杀了他全家,让他来个断子绝孙。

  屠滽也皱眉道:“陛下怎么这么信任王威宁?”

  现在屠滽也有危机意识了。

  因为屠滽感觉到,皇帝朝堂上给王越加文职,根本是在针对他。

  你屠滽最近不是老被人参劾说跟李广走得近,还说你昏庸无能,而你自己也多次请辞不被同意吗?

  如果王威宁真从西北回来当兵部尚书,那十有八九是让马文升当吏部尚书,而你屠滽直接致仕回老家就行了!

  就问你屠滽急不急?

  以往屠滽是绝对站在不给王越封侯的立场上的,但有了这件事……他屠滽必然是最先反水的那个。

  永远是拳头没打在自己身上,不知道疼。

  谢迁嘴角发出奇怪的一声,咧嘴一笑道:“王威宁,呵呵,就那样……”

  他没明说。

  但暗示也很明显。

  王威宁啊,人家最大的本事,就是巴结,如果他是那种正直不阿的大臣,一点缺点都没有,皇帝才不会把整个西北的军权交给他。

  正因为王越身上优点明显,而缺点也很明显,再加上王越之前对皇帝表现出那毕恭毕敬的样子,显得很贪恋名声,甚至还巴结太监、近臣等,丝毫不在乎脸面,这会让皇帝觉得,能拿捏住王越,才会对王越这般赏识。

  谢迁也就差说。

  你们这群人啊,总在批评王威宁不会做人!

  现在看起来,人家做人做得很通透,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,也不像我们一样需要板着绷着,很多时候为了名声要压抑自己。

  看看人家……

  把皇帝哄开心了,皇帝拿他跟宝贝一样,再看看我们……除了会在朝堂上会跟皇帝争锋之外,还会什么?

  便在此时,萧敬急匆匆过来道:“刘阁老、谢阁老、马部堂,请随咱家来。陛下那边还等着呢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sge.cc。笔趣书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s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