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章 如何动摇儒家地位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笔趣书阁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168章 如何动摇儒家地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8章 如何动摇儒家地位

  朱元璋疑惑的道:“圣贤庙?详细说说,都祭祀谁?”

  陈景恪笑道:“自然是祭祀我华夏列位先贤。”

  “燧人氏、有巢氏、神农氏、黄帝、老子、孔子、管子、墨子……”

  “诸子百家,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,皆在祭祀之列。”

  朱元璋眉头微皱:“这能行?”

  陈景恪胸有成竹的道:“别急啊,最关键的还在后面。”

  “黄帝乃人文始祖,陛下就将这个名号给坐实了。”

  “道家是诸子百家里最早大兴的,孔子都曾去听老子讲过课。”

  “诸子百家,也多受到他的学问启发才创立。”

  “封他当个至圣先师没问题吧?”

  “至于孔子,首创私学,有教无类……”

  “封他为万世师表,想必他老人家九泉之下,也会很欣慰的。”

  人文始祖,至圣先师,万世师表?

  朱元璋是什么人,瞬间就明白了这三个头衔所代表的意义。

  这三个头衔,孰轻孰重?

  自然是人文始祖最重,至圣先师其次,万世师表居末尾。

  直接将孔子贬到老三去了。

  而且还能让儒家无话可说。

  黄帝当人文始祖,你们儒家有意见?

  让老子当至圣先师,也完全合情合理。

  孔子都承认,去听老子讲过课,你们要反对?

  要知道,老子可是有传人的。

  道家和道教是一体两面,别真把他们当病猫了。

  儒家要是敢反对,他们第一个跳出来开喷。

  到时候朝廷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。

  而万世师表,也完全符合孔子的思想,也是对他的表彰。

  你们儒生难道要反对?是认为他老人家不配吗?

  可一旦他们接受这个概念,那孔子就将永远被黄帝和老子压一头。

  想到这里,朱元璋简直不要太高兴:

  “哈哈……好好好,这个法子好。”

  “咱就知道你小子一肚子鬼点子,肯定能想出好法子。”

  “这次咱要让那群儒生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”

  陈景恪‘阴险’的笑道:“嘿嘿,陛下别急啊,光有圣贤庙还不行。”

  “儒家完全可以不加以理会,到时也起不到多大效果。”

  “所以,朝廷必须要想办法提高圣贤庙的地位,扩大它的影响力。”

  朱元璋催促道:“有什么好主意,快说。”

  陈景恪没有吊胃口,说道:“祭祀啊,每年规定几个重大节日,朝廷组织祭祀圣贤庙。”

  “要求各藩属国,建立圣贤庙供奉先贤。”

  “有藩属国来朝,也必须先去圣贤庙参拜。”

  “道教肯定是最高兴的,让天下道观都单独开一座大殿,供奉诸位圣贤。”

  “如果没有条件修那么大的宫殿,至少也要将黄帝、老子和孔子三位供奉起来。”

  “而且《华夏简史》不是已经成书了吗,直接在书里将他们的头衔给挂上。”

  “到时候要求所有读书人,都必须熟读华夏简史。”

  “要求所有藩属,必须全民推广此书……”

  “随着《华夏简史》影响力的扩散,这三个头衔也将深入人心。”

  “虽然没有办法动摇儒家的地位,但却能降低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。”

  “进一步削弱曲阜那一家的影响力。”

  朱元璋虽然很兴奋,脑子依然很清醒,摇摇头说道:

  “办法不错,但有些操之过急了。”

  “《华夏简史》不要动,否则引起读书人抵制就弄巧成拙了。”

  “先推广这本书,让天下人都学。”

  “等影响力扩散,再顺势修建圣贤庙,给他们三位上尊号。”

  “如此儒生们就算反对也晚了。”

  陈景恪说道:“还是陛下考虑周全。”

  “不过这些方法,也只能恶心一下儒家罢了,并不影响他们的地位。”

  “儒家的地位,其实来源于对官场的垄断。”

  “只有儒家门人才能科举为官,天下人自然都会去学习儒学,然后维护儒家和孔家的地位。”

  “科举倒也考算学,可算学是应用学科,不涉及人心思想,根本就无法对儒家造成影响。”

  “如果陛下想从根本上,动摇儒家和孔家的地位,必须打破只有儒家才能为官的局面。”

  朱元璋摇头道:“这谈何容易啊,儒家大势已成,咱也有心无力。”

  陈景恪点点头,忽然说道:“倒也不是没有办法,只是此法需要很长时间布局才行。”

  朱元璋惊讶的道:“哦,什么办法?”

  陈景恪说道:“给它找个对手。”

  朱元璋连连摇头:“不成不成,诸子百家早就消亡,谁能当他们的对手?”

  “况且儒家势大,若咱敢重用其他学派,恐怕他们马上就要起来造反。”

  陈景恪笑道:“谁说诸子百家全部消亡了?儒道法兵四家一直传承未绝。”

  “我们可以择其一,作为儒家的对手。”

  “兵家的短板太过明显,可以排除。”

  “道家无为而治,且和儒家纠缠太深,也不适合。”

  “最合适的就是法家。”

  “朝廷也无需刻意抬高法家的地位,更无需宣扬法家思想。”

  “只要对司法体系进行改革,建立完整的司法体系,就足够了。”

  朱元璋更加疑惑,但他知道陈景恪向来不说空话。

  此时听他说起司法体系,就知道准是又有大计划了。

  心情马上就变得兴奋起来,追问道:

  “好好说说,这个司法体系是什么东西。”

  陈景恪解释道:“司法体系,顾名思义就是完整的,处置案件的司法系统。”

  “现在大明的司法体系,严格来说只有两级。”

  “其一是刑部和大理寺,其二是各布政司的按察使。”

  “在地方上,审理案件的是地方行政主管,也就是知府和县令。”

  “这些人大多都没有专门学过大明律,审理案件要么靠师爷,要么就凭喜好。”

  “很容易做出违背大明律的判决。”

  “而且地方行政主官,负责一地的大小事务,也非常繁忙,哪里有时间天天坐堂?”

  “这也导致了案件的审理效率低下。”

  “朝廷完全可以在府、县,设立专门审理案件的机构。”

  “该机构不归行政主官管理,而是由上一级直接管理。”

  “如此既能分地方主官的权力,又能提高案件的处置效率。”

  “关键是,专业的提刑司体系,就是滋养法家思想的温床。”

  “就算一开始提刑司全是儒家的人,当他们天天和律法打交道,也会慢慢的变成法家门徒。”

  “如果科举再专门开设律法科,只有通过律法考试的人,才能进入司法体系为官。”

  “那专门研究律法的人就会更多。”

  “如此,总有一天法家会重新崛起。”

  “到那个时候,儒家和孔家的地位,才会被从根本上动摇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sge.cc。笔趣书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s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