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运河三_大宋神婿
笔趣书阁 > 大宋神婿 > 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运河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运河三

  短短三个月,苏阳摘了十七个大小官员的脑袋,职位最高的是一个正四品的知府,比苏阳的品级还高,而且还是清江陈氏的嫡系。

  清江陈氏虽然不如曹氏高氏那样荣耀,但也非同一般,同样是开国郡公爵位,当朝吏部尚书陈松年也是陈家人,还有三名四品以上官员在地方任职。

  不过等吏部尚书派人前来传话的时候,那知府的脑袋,已经落了地。

  至于被送入刑部大牢的人,没有一百也有八十。

  苏阳猜到,会有人要钱不要命,但没想到会如此之多。

  或许这些人,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,以为苏阳也不敢真的杀人,毕竟陛下太后下旨严查,也不是一次两次了。

  但这一次,那一道圣旨在苏阳手里,一年之内,不能疏通运河,苏阳就得掉脑袋,他可不认为这是一句夸张的话,哪怕是夸张,但君无戏言,为了维持皇室的面子,自己的脑袋也得被砍掉,更何况,自己这一次,得罪的人,何止七家,即便是现在,已经有不少人参自己残杀无度甚至趁机排除异己。

  苏阳不禁笑了,自己在朝中,有什么异己不异己!

  杀吧,既然那些人都来了,那就杀吧,不能让他们敬,就让他们畏!

  同样的,苏阳也接到不少人的劝诫,徐明礼让自己想清楚后果,赵籍让他三思而行,甚至苏东坡都问他,是疯了还是傻了,这是要将自己的前途全断送啊!

  苏枫来信,只是问候,但却说,自己被知府无端训斥了数次,显然是因为苏阳做的这件事牵连!

  不过,这些信,苏阳都没有回,唯一让他欣慰的是,这一次,太皇太后并没有朝令夕改,对那些参苏阳的奏折,也是不闻不问。

  掌权者的态度,的确是起到了关键作用,运河疏通的工作,进度比之前快了许多。

  但是从苏阳掌握的回馈来看,这速度,并不够,因为有多人,有意拖延,而且理由借口,无可挑剔,显然,他们是要拖延时间,等一年时间到了,苏阳掉了脑袋,随便再来一个人,将疏通运河的功劳揽在身上。

  可惜他们算错了一件事,苏阳说的那个杀字,不止是针对贪墨,还有敷衍!

  润州,苏阳站在河堤上,看着不远处三艘清淤船在运作,相对于宽阔的江面,实在微不足道。

  再苏阳身边,站着一个四十五六岁,体型微胖微黑的中年,此人气派十足,比苏阳更有架势。

  “姑丈,这河里怎么只有这么几艘船?”苏阳开口问了一句。

  身边这个人,是润州知府张君龄,而徐家一个旁系女子,是他的续弦夫人,算下来,应该是徐慧君的姑丈。

  运河在润州境内有三百多里,如今,却只清淤不到七十里,连四分之一都不到。

  “这几日正是农忙,船工都去收夏粮了,过几日就回来!”

  收夏粮,苏阳闻言,不禁笑了。

  “按照这进度,还剩下九个月,能完工吗?”苏阳如同叙家常一般问了一句。

  “应该差不多吧!”张君龄回答。

  “差不多,那是差多少?”

  “这...”

  张君龄一时间没有想好怎么回答。

  “诺儿给姑丈的信,收到了吧?”苏阳问了一句。

  “收到、收到了!”

  “我三叔徐明礼的信,姑丈应该也收到了!”

  苏阳看向张君龄。

  张君龄自然感受到苏阳的语气不对,他心里跟明镜似的,只是有人打了招呼,自己也不能不照办!

  “我们算是亲戚吧,姑丈为何要置我于死地!”苏阳的目光,有些冷。

  在自己接手这件事后,苏阳身边亲近的人,也都动用自己的关系,联系沿岸熟悉的官员,让他们配合苏阳。

  不仅徐明礼,连江宁齐家、林家,赵籍和苏东坡,都各自动用自己的关系网,左相吕公著更不用说了,虽然没有明说,但沿岸不少官员都是他的亲信,也极为尽力。

  但这算下来,尽力而为的,估计不到三分之一吧,还有一大半,不是贪墨就是怠工。

  前三个月,苏阳杀了一片贪墨的,可对于这些找各种理由怠工的,杀,够不上,不杀,苏阳就得掉脑袋。

  “言重了,言重了,不止于此,我派人再去找人,尽量在开春完工!”张君龄敷衍的说着。

  “不必了,我苏阳向来恩怨分明,人敬我一尺,我敬人一丈,谁要我的脑袋,我就要他的脑袋!来人!”

  苏阳呵斥一声。

  “你要干什么!”张君龄猛然意识到不对劲。

  “斩!”

  苏阳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句。

  张君龄张嘴要喊,但背后,秦虎手中的刀挥出,张君龄的脑袋飞起掉入运河之中,尸体倒在河堤上!

  张君龄带来的一帮下属官员,吓得脸都白了。

  杀了,真杀了,这可是亲戚啊,刚刚还喊着姑丈,这一会,脑袋都砍了,还死无全尸!

  “润州同知孙英!”苏阳喊了一声。

  一个清瘦的中年胆战心惊的上前两步,“下官参见大人!”

  孙英的目光,落在那无头尸体上,感觉自己有些腿软!

  “润江清淤由你负责,半年之内,若是有一寸没有疏通,你就自己跳下去!”苏阳说完,不等孙英回答,已经转身,带人骑马离开,奔向下一站!

  一个月之内,苏阳沿着河岸走了一遍,杀了七人。

  朝廷的奏章,如同雪片一般,全都是参苏阳的。

  但是此刻,苏阳却在京城的家里,一手抱着刚满周岁的苏定国,一边教凤儿写字!

  徐慧君在一边翻看账本,虽然她现在很少出门,但生意上的事情,却没有落下。

  只是,看了几本帐,她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,因为这几个月,苏家的酒水生意出现了不少问题,不是有人说质量问题闹事,就是运输途中被各种盘查刁难,无法按期交货!

  还有那些与他们合作的家族,也各种理由拖欠应交的分红。

  对此,徐慧君心知肚明,还有嫁入张家那位姑姑,回徐家哭闹,来信质问大骂,但徐慧君对此,都置之不理。

  而且,当苏阳结了这个差事的时候,她就已经有了准备。

  连续七天,苏阳没有上朝,也没有出门,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担着一份差事。

  徐慧君也没有给苏阳说什么生意上的事情,这种时候,不想给苏阳添乱。

  岁末,苏阳从杭州出发,调用上百艘大型运输船,满载粮草,在三万禁军押送下,前往大名府。

  这一路,虽然不是畅通无阻,但也仅仅是搁浅了两次,而那两处地方,都是之前清除,却因为暴雨山洪,才意外拥堵的。

  但是那两名知府,吓得脸都白了。

  幸好苏阳这一次没有杀人,只是责成他们半月之内疏通!

  第一百零三章预招驸马

  这个春节,苏阳在船上度过,船队到了京杭大运河尽头,已经是第二年三月。

  而还未上岸,苏阳接到了一个噩耗,吕公著在数日之前病逝!

  吕公著被追封太师,申国公,谥号正献!

  吕公著对于苏阳的影响,仅次于王安石。

  因为王安石的革新思想,更接近苏阳。

  吕公著虽然没有司马光那样守旧,也希望变革,但是他的变革方式,仅仅是治标不治本。

  但其公忠体国,无愧正献这个谥号。

  而朝堂中,少了吕公著,就少了一个不偏不倚务实的老臣!

  苏阳叹口气,逝者已矣,而自己虽然办完了这一次的运河疏浚,但只怕未来几年,也将是自己最艰难的!

  不过苏阳并不后悔这么做,运河是宋国命脉,如果国破了,还谈什么救世济民。

  家国天下,这是苏阳这一世需要守护的东西!

  跟苏阳一起来的禁军统领叫孙程,是当年守卫洛仓的那名将领,两人也算是老相识了。

  不过三年时间,苏阳从正六品的仓部中郎,到了从四品的工部侍郎,而孙程的职位品级,并没有多少变化。

  他现在也是从四品的官职,与苏阳相当,但是想要再晋升,难度很大,因为宋国掌握军权中枢的,大都是文官。

  “苏大人,河北东路安抚使曹琦前来接收粮草!”

  孙程在背后说了一声,苏阳呼出一口气,不再去想吕公著离世的事情。

  “走吧!”

  苏阳转身,与孙程下船。

  曹琦四十出头身材并不魁梧,但苏阳却也听过此人的名字。

  曹琦是曹清影的二叔,这个河北东路安抚使,还兼任大名府知府,因为这里是辽宋边境,所以权位之重,不弱于当朝宰相。

  曹家世代为将,是宋国少有的几个武将世家。

  不过要说胜仗,似乎也没有打过几次,毕竟宋国建国以来,就没打几次像样的胜仗,但能守住国门,就算是相当不错了。

  韩琦算是宋国少有文武双全的将领,算是一个儒将。

  对于苏阳这个人,韩琦自然听过不止一次。

  天祐元年状元,庐陵郡公,蜀地灭刘氏,治理钦州。

  但这些,却都不能跟这一年来其疏通运河的凶名相比。

  这一年来,因为运河疏通,丢了脑袋的官员,不下三十人,四品的知府都有六个。

  这家伙,是真敢杀,那些人,每一个背后,都有不小的势力,盘根错节,几乎是将整个宋国的官员全得罪了。

  但如果不杀,别说一年,就是再有三年五载,这运河也无法疏通的。

  “苏大人,久仰大名,缘惜一见,今日总算是见了真人了!”曹琦笑着拱手。

  韩琦一身戎装,虽然他是大名府知府,但基本都在军营之中。

  “曹将军说的,是恶名吧,如今只怕满朝文武,想要生啖苏某的不在少数!”苏阳自嘲的说了一句。

  “哼,那群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,说他们做什么,苏大人疏通运河,功在社稷,我等边关将士,更要感谢苏大人的壮举,家兄已经摆好酒宴,只等苏大人前来,为你庆功!”

  家兄,济阳郡王吗?

  这场酒宴,参加的人并不多,只有客人只有苏阳一人,连孙程都没份。

  但是主人却有四人。

  除了曹琦之外,还有济阳郡王曹征,他的一对儿女,曹旭阳和曹清影!

  曹清影在此,因为他与苏阳本就相识。

  曹征五十出头的样子,比曹琦看着年长许多,而曹旭阳也有二十七八岁,和曹琦一样,算是一个儒雅的将领。

  曹清影还是以前那副模样,没有多少变化。

  苏阳和他,也有两年没见了。

  酒席上,众人言谈甚欢,曹清影也询问苏阳在钦州的事情和她师傅沈括的状况。

  这些没有什么可隐瞒的,对于久驻边境的曹家人来说,西南的民俗还是相当奇怪的。

  同时,苏阳也会询问战事,比如此前辽夏联军的进攻,为何突然又不打了?

  在那场战斗中,陆云琅战死!

  “据说,辽国皇帝被刺杀,虽然未死,但却因此受伤,宫中侍卫死伤数百,辽国退兵,于此有关系吧!”

  曹征的话,让苏阳愣了一下,他连忙询问消息的准确度和时间!

  而后,苏阳仿佛想到了一个人,葵候!

  为什么葵候会在那个时间离开皇宫,而且还公开示人。

  莫非辽国皇帝被刺杀,是葵候所为?

  如果真是葵候所为,居然还没有杀死辽国皇帝,是葵候手下留情不想弄的不可开交,还是辽国背后,也有绝世高手?

  苏阳想到段思平、葵候、金台

  或许,真的如此吧。

  只是这些,苏阳只能压在心里。

  酒宴之后,曹征请苏阳去书房说话。

  “交浅言深,本是大忌,但进入本王还是要冒昧的问一句,苏大人可想过日后如何自处?”

  他们第一次见面,曹征这话,的确是有些太过唐突。

  苏阳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在猜测,曹征问自己这话背后,到底是什么原因?

  “说实话,没想那么多,因为事前我并不清楚,太皇太后的旨意下来,我又不得不接,君前无戏言,为了自己的脑袋,我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!“

  “呵呵,这话,可是真心?”曹征笑了笑,似乎不信,如果最初,苏阳是真的没有准备,但是经过了这一年时间,若说他还没有一点想法,那曹征肯定不信。

  苏阳笑了笑,没有回答,因为没搞清楚曹征是什么意思,苏阳肯定不会乱说话。

  这一年来,苏阳自然也想了许多,但事已至此,他只能见招拆招,只要自己不犯错,想要抓住苏阳的把柄,并不是那么容易。

  耗下去,对苏阳来说,只要耗到皇帝亲政,才是自己实现王佑安遗志,展现自己抱负的时候。

  而这几年,能做多少,做多少吧!

  “先帝有十位公主,苏大人可知晓?”曹征问了一句。

  苏阳有些诧异,但是想了想回答道,“六位公主早薨,长公主在先帝朝时离世,只有三公主、四公主及十公主三位!”

  三公主,嫁给了赵籍,四公主今年应该只有十二岁,十公主是当今皇帝的胞妹,今年也才四岁而已。

  “本王也就直说了,太皇太后有意将四公主下嫁于你,想必你不会拒绝这桩婚事吧!”

  苏阳听了,眉头皱了起来,开什么玩笑,让自己取一个十二岁的小丫头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sge.cc。笔趣书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s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