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下大理_大宋神婿
笔趣书阁 > 大宋神婿 > 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下大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下大理

  “你想明白了吗?”徐慧君问了一句。

  “明白了一点,对了阿蒙的孩子生了吧?”苏阳转移了话题,不想让徐慧君问那句话的意思,从而再为自己担心。

  阿蒙,是齐思远的妻子王沂蒙的闺名。

  几个月前,齐思远跟自己抱怨虚度了光阴,结果听从自己的建议,去苏轼那边效力,那时候,王沂蒙已经怀孕,但为了自己的志向,他还是去了。

  “嗯,一个女儿,很可爱,我跟阿蒙商量,想要定个亲,你觉得怎么样...”

  苏阳愣了一下,然后无奈的笑了笑,怎么这个时代的人,都有这个爱好。

  之前齐思远跟自己说过,但是苏阳觉得娃娃亲真不好,不太尊重孩子,毕竟孩子们长大了,谁知道是什么心性。

  但是苏阳却忽略了,在这个时代,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的影响,很多夫妻,结婚之前知道一个名字,都没见过一次。

  看到苏阳的表情,徐慧君就猜到他的心思,“你若是不愿意,也就算了...”

  苏阳知道,自己拒绝了齐思远的提议还可以说得过去,毕竟他们很熟悉,也不会放在心上,如今王沂蒙和徐慧君再说起这件事,就不一定是他们小夫妻自己的决定了,甚至牵扯到齐家和王家。

  儿女亲家,联姻,是这个时代难以逾越的方式!

  “我倒是没什么意见,你看着办吧,不过以后定国要是不愿意,可别赖我!”

  徐慧君听了,轻轻地拧了苏阳一下,“怎么,你是不是后悔跟我定娃娃亲呢?”

  “怎么会呢...”苏阳笑着,在徐慧君鼻子上轻轻挂了一下。

  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”

  徐慧君听到这首诗,又想起当初他们成亲时的画面,忍不住在苏阳脸上亲了一下,而苏阳同样心有所感,再次征伐

  或许是修炼了阴阳录的原因,苏阳的战斗力提升了不少,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床榻之上

  疲惫的徐慧君,脸色如同醉酒一般红润,迷离的看着苏阳,“好怀念以前我们在琅琊山庄,吟诗赏雪,坐听落梅!思远去了广西,铭姐姐更远走大理,有时间我们一起去看铭姐姐吧,听说大理的风光很好...”

  听徐慧君提起林茗烟,苏阳忍不住一阵心虚,嗯了两声,搂着徐慧君睡了下去。

  徐慧君也以为他累了,没有在说话,而闭着眼的苏阳,忍不住叹口气,林茗烟似乎已经不打算回大宋了,苏阳知道,林茗烟这么做,是因为自己。

  恨不相逢未嫁时,还君明珠双泪垂

  苏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再去大理,再见到林茗烟和沐儿!

  想到大理,自然而然的想到那次去大理,遇到段正淳和段誉父子。

  绍圣元年,1094年,也就是今年!

  苏阳猛然想到一件事,绍圣元年,哲宗亲政之后,改了年号,不过大宋这一年歌舞升平,云南大理,却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
  高胜泰废保定帝段正明自立为敌,不过两年后,高胜泰病逝,因为大理诸部的反对,他又让儿子高泰明还政段氏,段正淳即位,但此后,大理国政,都被高胜泰把持!

  大理国一直是大宋的属国,对大宋没有威胁,无论段氏或者高氏主政,对宋国没有区别。

  但是,苏阳却不能不理,因为他承了段思平的一个人情,若非段思平为自己打通经脉,苏阳也难以在武学上突飞猛进。

  此时,苏阳想起段思平说的话,猛然醒悟,当年段思平为自己打通经脉,不仅仅是因为还金台的一个人情,还让自己欠下一个人情,而现在,似乎到了还的时候。

  虽然苏阳并不清楚,为什么段思平没有出手震慑高氏,但他肯定,历史上高氏还政段氏,绝对不是因为什么部落首领的反对,更大的可能是因为段老爷子不高兴了,只是碍于某种原因,不能直接出手灭了高氏。

  自己应该怎么做?

  等段思平找上门要人情,自然不可能了,那样的存在,已经超脱俗世,否则也不可能让高氏做大。

  苏阳的情报网早就遍布天下,大理国的事情想要知道并不困难。

  之前没有关注大理国的变化,仅仅是派人暗中保护林茗烟母子。

  看来,自己需要去一次大理了!

  苏阳给自己找了一个正当合理的理由!

  而前往大理,不能动用官方力量,自己手中可以用的,似乎只剩下神机营的三千特种部队。

  而对付高氏,三千人,足够了!

  春节虽然有迎来送往,但比后世容易应付多了。

  苏阳要离开熙河路,自然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,否则擅离职守的责任可不小。

  所以在春节的时候,苏阳就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,他要去广西南路和沈括协商创建国家科学院的事情。

  神机营的存在,皇帝是知道的,自己还得到他的一份密旨。

  不过神机营一直在自己掌控之下,那时候,年幼的哲宗还没有能力掌控这份力量。

  但是苏阳很清楚,哲宗亲政之后,他会将神机营的控制权交给哲宗。

  因为神机营是一个杀手锏,如今展现出来的,只是冰山一角,日后,这神机营,将成为大宋的一只奇兵!

  这一次,苏阳依旧会秘密前往大理,而选择的人,也会是绝对亲信。

  干涉大理国的争斗,并不符合宋国利益,所以这相当于苏阳自己的私活!

  大年初七之后,苏阳离开了熙河路,前往广南西路。

  这一次,他只带了钟伏虎,两人快马加鞭,十日之内,进入广南西路。

  十天时间,跑四千里,对于掠影来说可以轻松做到,但是钟伏虎带着两匹西夏战马,也才跟上掠影的步伐。

  进入广南西路,苏阳没有第一时间去沈括哪里,而是去了广南西路之所桂州。

  苏阳离开钦州,已经有了五六年,当年他知钦州,苏轼知雷州,比邻而居,同病相怜,都为粮食愁白了头。

  如今,六年过去,在苏轼的主政下,广南西路比前几年繁荣不少,一路行来,很少见到食不果腹的灾民。

  “苏轼教化边民,安居乐业,此功绩足以名垂青史!”苏阳笑着对钟伏虎说了一句。

  钟伏虎当年跟着苏阳一起来的钦州,自然知道当年这广南西路是个什么状况。

  “苏大人功不可没,但也只是萧规曹随,这其中自有王爷的一份功劳呢!”当年苏阳变相的和前任广南西路转运使交易,将功绩给了他,让他提议苏轼接任,又有吕相从中周旋,否则,以苏大炮在朝中的人望,只怕很难获得这个职位。

  “都说萧规曹随最容易,但却不知守业更比创业难,广南西路不是钦州,问题更多更复杂,这五六年来,苏大人的确劳苦功高。” 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sge.cc。笔趣书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s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