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_大宋神婿
笔趣书阁 > 大宋神婿 > 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

  这雨,下的长了,一连三天都未见晴的迹象。

  苏阳对于徐州,并不熟悉,前世在燕京谋生,今世也第一次来徐州。

  初春,微冷,苏阳大部分时间独自在房间里看书,而他所看最多的,还是王安石给的那一份《熙宁新法成败记述》!

  他也会跟徐明礼请教官场中的事情,这当面说,自然比在书信中飞鸽传书方便许多。

  可是了解的越多,苏阳的心情越是沉重。

  历史,永远是历史,但你亲手撕开历史的遮羞布,会发现,他竟然是如此的不堪。

  徐明礼仕官二十载,从地方到京城,文职武职都做过。

  兵部、礼部、户部、工部,六部他干了四个,所以见的太多太多。

  他可以说是经历了熙宁新法从实施到罢黜的整个过程,虽然和王安石说的,出入不大,但还是有一些出入。

  比如,在新法实施之初,虽然反对的人不少,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新老权贵,还是在观望。

  变革,自然是会触动他们的利益,但是,宋国积贫积弱,也不是一天两天,这些新老权贵,也并非所有人都迂腐不堪,一毛不拔。

  只要损失在他们承受范围之内,那这些人,也不是不能接受,毕竟如果宋国没了,他们的权势财富,九成九都会化为乌有。

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,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。

  但是,王安石操之过急,用药过猛!

  神宗又是年轻气盛,刚刚继位,励精图治,想要扫除弊病。

  所以在变法之初,

  对王安石,几乎是不遗余力的支持。

  只要有人反对新法,神宗就会毫不留情的出手,最初那一两年,不少朝臣功勋被贬,甚至去职夺爵。

  或许是因为神宗的支持,王安石心里有了底气,所以步子更大,用药更猛,几乎是全方位的改革。

  虽然,他的改革,能够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,只要能够实行下去,国富民强也近在眼前。

  但要是按照他这么搞下去,整个大宋的权贵都得清洗一遍。

  这谁能忍?

  用徐明礼的话来说,那个苏东坡是怼天怼地怼空气,不过都是嘴炮。

  但王安石,是斗天斗地都空气,实打实的组合拳!

  要是让他这么一阵乱拳打下去,其他人都得喝西北风,完全是超越了他们的底线。

  所以,保守势力的反扑,如狼似虎的扑来,王安石被打蒙了,神宗也意识到了,这么搞下去,国未富,兵未强,自己得先滚蛋。

  因此,立刻就妥协,而苏家也就成为了妥协的牺牲品之一!

  不过他们改革的决心并未停下,步伐缓慢了一些,也的确是取得了一些成果,比如在变法实行三年之后,从吐蕃手里多回来五洲之地,这可以说是创纪录的壮举,因为立国至今,无论是对西夏辽国还是吐蕃,都没取得像样的胜利,而这一次,却是完胜!

  也或许是这个壮举,新法才能在反反复复的争斗中,坚持十五年。

  不过这十五年来,的确是有了一些效果,国库充盈,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些,但是,天下百姓,却比以前的日子更苦了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
  王安石也在那份回忆录中认识到了这一点,但他认为,这是改革的阵痛,前途还是光明的。

  只是,这阵痛,为什么要让老百姓来承担呢?

  这么搞下去,可能真的会出现民变。

  大宋立国百余年,还真没有什么大的起义,像那什么宋江方腊,估计这会儿还不知道在哪里窝着呢,而且那两场起义,根本没有撼动宋国的朝纲!

  因为宋国百姓虽苦,但因为经济繁荣,粮食产量增加了不少,只要国库充盈,即便是遇到灾荒,也有能力去救援,哪怕是饿死了一些人,但活着的还能看到希望。

  自古以来,老百姓不是被逼到了绝路,是不会去造反的。

  徐明礼也属于前期观察,后期反对革新的一派。

  一来是他自身的地位和立场,决定了不可能跟王安石站在一边。

  而来,王安石的革新,的确是有一些弊病的。

  但是徐明礼同样承认,宋国需要变革,但不是王安石这个变法,至少得找到一个让新老贵族都能承受的方案,至少大部分人都能承受,至于那些极端的,只要大部分人接受,那些人识趣也就罢了,不识趣,变革不是过家家,流血冲突在所难免!

  苏阳合上了这份回忆录,脑海中盘旋着一个念头,什么才是各方都能接受的?共赢,真的存在吗?

  苏阳没想到,因为没有真的进入朝堂,没有真真切切的看过宋国现状,他无法决定,不能凭借别人说的来盲目的做决定。

  按照苏阳现在的了解,那位太皇太后,如今才是宋国真正的掌权者,皇太后显然无法与其抗衡。

  但是,这位太皇太后,绝对属于极端反对变法的一拨人。

  等,苏阳需要等时机,也需要时间来了解状况,积蓄力量。

  怎么着,也得熬死这太皇太后再说!

  按照他前世的记忆,这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八年之后才去世,也就是说,未来八年,苏阳的机会不多,而且,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力量,这八年时间苏阳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蛰伏待机。

  而王安石给自己指出的方针,同样是如此,为了变法,王安石可是准备了足足三十年啊,他被神宗重用的时候,已经五十岁了!

  八年后,自己也才不到三十岁!

  不过这八年,苏阳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,除了调查之外,还是能做一些实事的。

  但是具体做什么,现在想来还太遥远,目前,最重要的,是这场科考!

  经义和论没有什么新鲜的,策,应该写什么呢?

  还是得看,这个策,题目是什么,国计民生,应该也就是这些内容!

  苏阳习惯性的开始猜题,猜测主考官的心思,猜测这题目,应该是什么人出!

  最终,想来想去,还是那位太皇太后,因为她才是这一次考核,真正的掌控者,谁得状元,那也是她说了算。

  一个刚刚十岁的小屁孩,能做什么?

  “亦恒!”

  苏阳听见了齐思远的声音。

  这家伙坐不住,今天冒着雨,跟几个公子小姐出去看雨幕之下的徐州古城了!

  苏阳抬头,看到齐思远从门口走过来,而他正好从窗户看得到。

  齐思远撑着伞,而背后,居然还跟着一个身姿婀娜的女人! 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sge.cc。笔趣书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s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