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三章 蚕食_燃烧的海洋
笔趣书阁 > 燃烧的海洋 > 第二百三十三章 蚕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三十三章 蚕食

  十一月二十三日,国际评估团给出了最终评估结果。

  虽然这份评估结果并非对美韩完全不利,比如土地交换比例仅为三点五,而且韩国将保留东北部地区几个主要城市,比如束草与江陵的管辖权,但是在评估结果公布后,韩国当局率先表示无法接受。

  韩国表了态,美国就不好下台了。

  对美国来说,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,只是韩国不答应,美国不能越俎代庖。

  韩国表示无法接受,主要是割让这么多土地,让韩国政府无法向民众交代。韩国国内也刮起了一股风潮,几乎所有韩国人都认为,如果韩国政府在此基础上签署停战协议,等于出卖了国家与民族。

  不管怎么说,没有任何一名韩国政治家愿意背上“卖国贼”的骂名。

  谈不成,只能开打。

  十一月二十四日,临时停火宣告结束。

  当天凌晨,志愿军全线发动进攻。

  看上去,志愿军打得很猛,但是战场上,志愿军很有章法。

  在突击方向的选择上,黄峙博没有选择攻打由美军装甲师守卫的首尔,而是把主攻放在了春川。

  作为江原道的首府,春川的军事价值不比首尔低多少。

  别的不说,在春川周围五十公里范围内,至少有十一座军用机场,部署了联军的近六百架战术战斗机。更重要的是,春川是韩国东北部地区通往首尔的交通枢纽中心,只要打下春川,就能对首尔形成战略大迂回。

  如此重要的地方,联军不可能不守。

  守卫春川的主力,正是美军,只不过是国民警卫队。此外,在春川附近还有大约十五万韩军,包括几支主力部队。在春川西边,美军第二装甲师随时可以增援,东面则有部署在江陵的韩军第九装甲师。

  黄峙博出动的,仅有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。

  面对联军固若金汤般的防线,志愿军缺乏攻坚能力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。

  打到二十五日夜间,第四十七集团军才在春川北面的仁岚里取得突破,攻占了这座至关重要的城镇。

  此时,联军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春川。

  次日上午,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美军第二装甲师的反击部队遭遇,在仁岚里南面激战数小时,直到主力部队赶上之后,志愿军才击溃了美军的反击兵力,只是在天黑之前,仍旧没能到达春川郊外。

  如果不是志愿军在全线发起进攻,恐怕增援春川的不仅仅是第二装甲师的一个旅了。

  二十七日上午,第四十七集团军的突击部队看到了春川,随后在第十三集团军的协助下进行战术包抄。

  当天下午,志愿军完成了对春川的包围行动。

  这下,韩国人首先坐不住了。

  志愿军动用两个集团军攻打春川,肯定是志在必得,如果春川失守,联军不但会损失最为重要的前沿空军基地,志愿军还能沿着铁路线向首尔进攻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志愿军不打算直接攻打首尔,而是进行战略大迂回,就能沿着高速公路向南推进,从原州绕过大首尔地区的防线,到达首尔南面。此外,志愿军甚至能够直接从原州南下,沿着高速公路线直接进军釜山。

  可以说,春川是绝对不能丢的战略要地。

  从某种意义上讲,志愿军打下春川,等于突破了三八线南面的纵深防御地带,打开了韩国的门户。

  一时之间,韩国上下几乎绝望了。

  要知道,春川只有一个美军的国民警卫队师,以及几万不那么可靠的韩军。

  在此之前,第二装甲师的增援部队已经被志愿军击溃,而第九装甲师的增援部队离春川还有几十公里呢。

  有意思的是,韩国当局在这个时候想到了谈判。

 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,李章珠亲自给博茨曼打了电话,提出向志愿军提出停战谈判,韩国愿意在交换土地的问题上做出让步。

  这个时候再醒悟,恐怕有点晚。

  更重要的是,博茨曼并不认为志愿军能够打下春川。

  在他眼里,战局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。

  志愿军的进攻非常凶猛,效率也不算低,三天就打到了春川,把战线往南推进了大约五十公里。

  只是,在围攻春川的时候,志愿军在其他方向上均没取得突破。

  西线,第一装甲师非常牢固的把守着临川江南岸的防线,志愿军三天内发动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。东线,美军国民警卫队师也牢牢站在防线上,让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数次进攻不得不抱憾而归。

  说得简单一点,只要联军在春川顶住了志愿军的猛攻,就能稳住整条战线。

  这样一来,攻打春川的志愿军部队反而成了突出部,侧翼防线非常脆弱,很容易被联军突破。

  博茨曼没有做出调整,只是命令春川的守军必须死守阵地,绝对不能后退。

  在他看来,只要春川能坚持几天,战局就会逆转。

  原因很简单,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。

  虽然在攻占了开城之后,志愿军打通了铁路线,能够把大批作战物资运往开城,而且在后方的防空部署上投入重兵,至少部署了三十个装备了先进防空系统的防空营,使得联军的遮断轰炸效率大大降低,但是从开城到中部战线,还有一百多公里山路,到春川的话还得加上近百公里的山路,而志愿军的公路运输能力并不强,很难及时把作战物资送到前线部队手里。

  从前几次战役来看,志愿军的持续进攻能力在七天到十天之间。

  已经打了三天,再坚持几天,志愿军就将弹尽粮绝。

  做出这个判断后,博茨曼着手部署反击兵力。

  虽然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还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,但是美军至少能从第二装甲师抽调两个旅,如果志愿军在西线的进攻没有取得突破,还能从第一装甲师抽调两个旅,足以击溃攻打春川的志愿军。

  更重要的是,等到几天之后,也就是十一月底,随着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归建,博茨曼能在春川投入两个师的反击兵力。

  如此强大的反击力量,别说打退志愿军,还能发起战役级别的反击,一举打过三八线。

  只是,情况没有博茨曼想像的那么美好。

  二十七日夜间,在完成了对春川的包围之后,第四十七集团军没有发起进攻,而是在联军的阵地外开始构筑防线。此时,协助第四十七集团军作战的第十三集团军也撤了下去,在后方扮演战役预备队。

  更让博茨曼震惊的是,在二十八日,志愿军仍然不为所动,甚至没有主动炮击春川。

  志愿军想干什么?

  仅仅通过包围来让春川守军投降吗?

  显然,这是不大靠谱的事。作为中部战线上最重要的战略支撑点,春川一直是三八线上联军的主要物资储备地。在志愿军打过来之前,存放在春川的物资足够二十万地面部队消耗半年。

  以志愿军的实力,显然无法保卫春川半年以上。

  围而不打也就算了,随后发生的事情,让博茨曼不得不担心了。

  撤下去的第十三集团军没有闲着,除了帮助第四十七集团军运送作战物资之外,还在春川北面大约二十公里处开始修建战略防线。

  不是一般的防线,而是由众多永备火力点与地下坑道组成的战略防线。

  当时,联军的侦察机至少发现志愿军向前方运送了上千台工程设备,志愿军还就地取材,生产修建防御工事所需的原材料。

  很明显,志愿军不打算走了,而是要留在这里。

  当然,志愿军还做了很多事,比如投入数千名工程兵,加固从金华到春川的公路线,并且在沿途的所有河道上搭建了多座备用舟桥。

  这些努力,有着共同的目的:解决前线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。

  志愿军猛攻春川,博茨曼还很高兴。现在,志愿军不进攻了,而是面对面的修起了防御阵地,博茨曼坐不住了。

  原因很简单,如果防线就此固定下来,韩国又要丢掉大约三千平方公里的国土。

 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。

  志愿军在春川站稳脚跟之后,迟早会打下春川。此外,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,志愿军能在春川投入更多兵力,或者动用更多的后勤保障力量,支持其他部队在其他方向上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。

  当时,已经有了这种迹象。

  别的不说,如果志愿军把用来修路的工程部队派给第六十五集团军,志愿军就能在东线取得更大的突破,占领更多的土地。

  到这个时候,还看不出黄峙博的企图,博茨曼就是不折不扣的笨蛋了。

  可以说,黄峙博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通过稳步推进,蚕食韩国的土地,然后让韩国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来结束这场战争。

  只要志愿军稳步推进,联军反败为胜的机会就非常渺茫。

  别说持续几年,就算持续几个月,韩国当局也将被迫在极为不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。

  对美国来说,停战不是坏事,可是在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情况下停战,美国当局肯定无法接受。

  要知道,韩国不是美国唯一的盟友。

  如果美国无法确保韩国的基本安全,其他盟友会怎么看待美国?

  问题是,如何应付志愿军的蚕食战术?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起点()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sge.cc。笔趣书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s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