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章 超级航母_燃烧的海洋
笔趣书阁 > 燃烧的海洋 > 第三十三章 超级航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三章 超级航母

  相对而言,在这几年中,中国的军力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经济。

  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之后,黄峙博按照牧浩洋提交的战略报告,把军事建设重点放到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项目上,特别是战略科研项目,比如“中华项目”,以及针对太阳的探测活动。

  虽然在此之后,爆发了中越战争,但是基本国防政策没有受到影响。

  更重要的是,在这几年里,中国的军力建设处于转型时期,国防力量从最基本的武器装备到最高层的指挥结构都受到了影响,在前景仍然不太明朗的情况下,军力建设速度自然有所减慢。

  必须承认,这绝对不是坏事。

  军事建设与修建高楼大厦没有区别,只有首先打好基础,才能建起摩天大厦。如果基础不够牢固,大楼建得越高,倒塌的风险就越大。显然,军备竞赛,就是建造一座“军事摩天大厦”。

  受技术革命影响,在这轮军备竞赛中,所有参赛者都得从头做起。

  正是如此,美国也在加强基础建设,在新型军事技术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,没有把重点放在扩大军队规模上。

  说得直接一点,技术革命到来,将淘汰所有老式装备。

  这就如同冷兵器时代的骑兵不可能对抗热兵器时代的机关枪一样,只有抓住了军事技术革命的先机,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取胜。

  当然,军事技术革命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

  更重要的是,最近几年诞生的众多军事技术都没有得到实战检验,因此也就没人知道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威力。

  中美是领跑者,同时也是开拓者。

  在军事装备发展方向上,都得没有可以借鉴的对象,只能摸着石头过河。

  结果就是,在技术革命已经兴起的情况下,新旧装备体系并存,而且将成为今后数十年内军事力量发展的重要标志。

  拿海军来说,新技术产生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,但是没有取代所有老式装备。

  到二零三二年中期,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五艘航母,即“黄帝”号、“长江”号、“黄河”号、“昆仑山”号与“天山”号,此外还有两艘“昆仑山”级航母正在建造,即“秦岭”号与“太行山”号。

  看上去,中国海军的实力远远超过日本,仅次于美国。

  事实上,这是大幅度缩水后的造舰规模。

  在对海军装备计划调整之前,“昆仑山”级的第一批就有四艘,即“秦岭”号与“太行山”号应该在第一批建造,在二零三三年底之前服役。第二批也有四艘,在二零三五年之后取代“黄帝”号与“长江”级。按照腾耀辉的规划,在二零三五年之前,还将建造C3级超级航母。

  与之相比,现有的舰队规模,明显小了许多。

  暂且不说C3级航母在什么时候开工,至少“昆仑山”级的后四艘已经取消。在海军现有的战术体系下,不需要这么多航母,而且在大笔资金用于战略项目之后,也没钱建造这么多航母。

  当然,这不等于中国海军不需要航母。

  在即将到来的全面战争中,海军肯定需要更多的航母。结果就是,“黄帝”号没有按计划退役,将服役到C3级航母诞生的那一天。此外,“长江”号与“黄河”号在二零三一年底回到造船厂,进行服役之后的第一次全面改进,更换了主要电子设备,增添了数座自卫防御系统。

  按照牧浩洋判断,腾耀辉没有放弃打造“大舰队”的理想。

  也就是说,在腾耀辉出任总参谋长之后,很有可能把C3项目提前到二零三四年,而且第一批至少建造两艘。

  为此,牧浩洋专门查阅了与C3项目有关的文件。

  对牧浩洋来说,C3项目并不陌生。

  他还在总参谋部负责海军装备建设工作的时候,大概在“黄河”号服役后不久,海军就提出了C3项目。可以说,这是一个非常超前的项目,因为当时C2项目刚刚确定下来,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建造“昆仑山”级航母。

  在最初的规划中,C3项目只是C2项目的完善方案。

  说得确切一点,C3项目的第一份计划书中,标准排水量被限制在九万吨以内,主要针对C2级存在的问题,以尽可能提高舰载航空兵作战效率为目的。随后,大连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各自提交了设计书。

  大连造船厂的设计比较保守,仍然采用传统船型,主要通过调整内部舱室布置、以及重新设计飞行甲板,来提高舰载航空兵出动率。虽然与海军提出的要求相比,过于保守的设计存在很多弊端,比如后期改进空间有限,但是大量采用成熟技术,而且可以利用现有的建造设备,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建造风险。

  相对而言,江南造船厂的设计更加具有前瞻性,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在LCS上得到首次应用的三体船型。在尽可能降低排水量的同时,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机库与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,并且能在不影响舰载战斗机正常起飞的情况下,获得两条降落跑道,解决了舰载战斗机回收的难题。

  只是,江南造船厂设计方案采用了大量新技术,建造风险非常大。

  因为C2的建造进展顺利,而且前四艘的建造工作都得到批准,所以牧浩洋在离开总参谋部之前,搁置了C3项目。按照他的规划,要等到第二批C2级开始建造之后,再开始C3级的设计招标工作。

  问题是,腾耀辉并没打算让C3一直停留在纸面上。

  在牧浩洋离开总参谋部之后不久,腾耀辉就启动了C3项目的招标工作,让大连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重新提交设计书。这次大连造船厂也采用了三体船型,并且率先提出采用功率更大的可控聚变动力系统。

  正是如此,C3项目一直拖到二零三一年底才正式上马。

  以当时的情况,关键就在动力系统上。

  虽然江南造船厂提出了一套备用动力方案,即采用四座核反应堆,达到安装新式武器系统的基本要求,但是安装四座核反应堆的成本非常高,而且会占用更多的内部空间,对航母的舱室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从提高舰载航空兵综合作战效率来看,显然无法达到海军提出的要求。

  只有采用新式动力系统,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

  这样一来,可控聚变反应堆成了唯一选择。

  当然,也可以研制功率更大的裂变反应堆,但是投入成本过高,而且会对后期改进造成不小的麻烦,还不如把资金用在新式动力系统上。

  到了二零三二年,可控聚变反应堆的技术已经取得决定性突破。

  虽然在所有人看来,可控聚变技术将首先应用在商业领域,而且投资开发相关技术的也是民间资本,但是作为革命性的能源技术,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军事应用开发的进度远远超过商用。

  一切顺利的话,最迟在二零三五年,军用可控聚变反应堆就能问世。

  也正是如此,腾耀辉才会正式起动C3项目,而且在招标书中明确要求,必须采用可控聚变反应堆。

  动力系统有了保证之后,C3项目的其他战术指标也相应提高。

  比如在排水量方面,海军把标准排水量放宽到了十万吨,如果其他战术指标能够相应提高,还可以再增加五千吨。随着排水量提高,舰载战斗机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到了九十架,且必须全部安置在机库内,飞行甲板上保留三十个系留点,最大载机量最好能够达到一百三十五架。

  仅拿舰载机数量来说,就远远超过了C2级航母。

  战术标准提高,等于加大了设计与建造难度。

  仍然用舰载战斗机数量来说,按照海军的要求,在搭载一百二十架战斗机的时候,出动率不应受到影响,回收效率必须达到最大值的百分之八十;在搭载一百三十五架战斗机的时候,出动率必须达到最大值的百分之八十,回收效率不低于百分之七十;至少能保证在一个波次中出动七十二架战斗机。

  如此高的标准,直接排除了所有传统设计方案。

  按照牧浩洋掌握的资料,C3级铁定会采用三体船型,至少配制四部弹射器,且拥有两条降落跑道。至于两大造船厂的具体设计方案,还在确定之中,主要是解决技术与战术之间的矛盾。比如在舰岛布局方面,大连造船厂倾向于取消舰岛,而江南造船厂则倾向于在主船体前方设置一座小型舰岛。

  一切顺利的话,C3级也只能在二零三三年动工。

  从时间上看,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二零三五年的战争,因此这种划时代的航母不在牧浩洋的考虑之内。

  真正能用得上的,而且能发挥关键作用的,还是四艘“昆仑山”级航母。

  如果说C3级是划时代之作,那么“昆仑山”级就是中国海军追赶对手,并且超越对手的台阶。

  可以说,单纯从作战能力上看,“昆仑山”级丝毫不比“福特”级差,可以说是除美国之外,唯一的超级航母。“昆仑山”号建成服役之后,更是成为了中国海军、甚至是中国国力的象征。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起点()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sge.cc。笔趣书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s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